天津探索創OSDER奧斯德德系車建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requestId:68f281c7c02f00.09445794.
(原標題:膀不動腰不彎就把糧田種——天津市創建農民土地股份合水箱精作社的探索)
7月底,記者來到天津市靜海縣大邱莊鎮岳家莊村,在一望無邊的玉米田地上,有三臺拖拉機在縱橫馳騁,施肥中耕。這個村的農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天津市靜海縣祥福園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共集中流轉VW零件了3000多畝土地,主要用于種植糧食。
天津市靜海縣從2012年開始,鼓勵和引導農民依托村級組織或農村能人油氣分離器改良版自愿組建這樣的新型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靜海縣委書記冀國強說:“我們計劃每年發展10個土地流轉合作社,每年流轉土地10萬畝以上,力爭到2016年,全縣有50萬畝高標準糧田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生產,高效化經營,確保全縣80%以上的農民從中受益,實現就業增收。”
采訪中,天津市委農工委書記、市農委主任張國慶這樣評價:“靜海縣的試點做法,很好地回答了在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下,如何讓糧食種植走向現代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和社會化,更好地保障城市農產品供應、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大問題。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而且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是我們基層干部走群眾路線的一個抓手,增強了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還促進了鄉風民風和諧。”
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 就業增收
位于天津市西南部的靜海縣,地處九河下梢,擁有耕地100萬余畝,人均占有耕地2.1畝,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大豆和各種蔬菜、水果等。靜海縣同時圍繞建設國家循保時捷零件環經濟區、區域物流中心、健康產業基地、生態宜居城市這一總目標,實施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民居住社區“三區”統籌聯動發展。這里的廣大農民已經進入工業文明的行列,逐步擺脫了對土地的依賴。以大邱莊鎮為例,Skoda零件目前全鎮總投資130億元正在加快建設以宅基地換房為核心的200萬平方米的示范小城鎮,全鎮26個村街農民在陸續搬進新居。工業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占到經濟總量的87%。
“天津城市化和工業化不斷推進,加之農村的土地分散在各家各戶不成規模,年輕人都去工廠上班了,農民逐步住進樓房,將來誰來種地、怎么種,天津的農業現代化如何實現,這成賓士零件為當前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同時,土地藍寶堅尼零件是農民的財產,如何運用好土地財產來增加農民的收入,這也是我們當前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的重要內容。”談起這項探索的緣由,天津市農委經營管理處處長陳汝軍如是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利用農業機械化實現土地向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流轉,保障進城農民的基本生活——吃糧食和蔬菜。并且解放出勞動力進入二三產業,愿意繼續務農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土地流轉后也利于與大公司合作搞農業園區。”采訪中,靜海縣農委主任王鳳水說。
還是在今年4月12日,當記者來到靜海縣西翟莊鎮順民屯村中藥基地的200畝地塊時,幾臺1354大型機械牽引著深松旋耕機、平整機作業,不一會兒半扇地就深松平整完了。
在大型機械作業的現場,圍攏了三三兩兩的農民,已經不用做農活的村民,閑下來時會看看自己入股的土地,關心一下合作社的耕作情況。
記者問其中的一個村民,怎么這樣閑?“入社以后,嘛也不用干了,都機械化了我干什么?我可以干點兒別的,打工啊都行,再掙一份錢。干點兒挖溝栽樹的活兒,一天也能掙70元。”農民張連發說,“這地就在眼皮底下,來看看方便也放心。”
這個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共集中流轉了4300畝土地,大部分用來種糧食,眼下合作社已收獲的這季臺北汽車零件麥子平均每畝收益500元,保守估計玉米這一茬一畝也能掙800元,“兩茬平作”每畝共有1汽車材料報價300元的收入。村民劉海池說,他家5口人、原有9畝多地,入社前自己種棒子、豆子,一畝地一年收入800多元。入社后他先拿到了每畝保底收入500元,年底合作社每畝的新增收入800元再按70%分紅,這樣他一畝地一年能拿到千元以上。最主要的是他現在自己不用種糧食了,他又包了20畝地種金銀花藥材,估摸著一年能掙5~6萬元。據了解,這個村成立合作社前一般包地每畝300~400元,要是包給外地種棉花的,每畝也就280元。
“膀不動、腰不彎,就把糧田種”,現在在靜海縣這片改革的熱土上,有成千上萬的農民擺脫了祖祖輩輩傳統的辛勤耕作,以股份的形式擁有著土地,享受著機械化、規模化帶來的收益Benz零件。目前,靜海縣在大邱莊鎮和西翟莊鎮指導建立了12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在總共9萬畝的土地上共汽車零件報價集中流轉了4.8福斯零件萬畝,帶地入股農民占到總數的53.4%。
下一步靜海縣將在全縣全面推開,各鄉鎮都要組建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聯合社,并做大做強原有試點。每個聯合社作業面積達到1萬畝以上,帶動周邊村建立由村兩委領辦的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汽車零件進口商形成聯合社負責土地的生產經營,合作社負責土地流轉和管理的機制。
靜海縣農委主任王鳳水說,初汽車機油芯步計算聯合社如果按“兩茬平作”種植每畝純收入1300元,保底分紅500元后,剩余的800元按70%進行第二次分紅,20%做公共積累,10%作為聯合社管理者的獎金。這樣每年1萬畝地的公共積累達到160萬元,五年就是800萬元,能將機械設備全部更新一遍。管理者每年有80萬元的獎金,也能夠充分調動積極性。這樣再經過幾年努力,就能把全縣80%以上的土地都流轉集中起來。
實現經濟效益—— 節本增效
在天津市民強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機庫里,擺放著深松旋耕機、平整機,還有施肥的、打藥的各種農機,一應俱全。該合作社還建設了糧倉、BMW零件曬谷場等基礎設施。
試點的合作社實行自主管理基礎上的“五統一”,即統一機械化耕作,統一農業投入品,統一生產技術標準,統一產品品牌注冊和“三品一標”認證,統一產品銷售。
像記者看到的順民屯村統一耕作的中藥基地,通過整理溝渠,去掉一些溝埝,統一打機井、做暗管,將近200畝的土地增加了30畝。據了解,靜海縣試點的土地流轉合作社,通過合理地規劃和整治土地,土地面積普遍增加了10%左右。
岳家莊村成立的合作社,共集中流轉了3000畝土地,今年開春一次性購進化肥270噸。合作社負責采購的王福忠說,“當時我們買的數量大,廠商直接按批發價銷售,每噸比以前村民自己購買節省了100元。”該合作社只化肥一項總共節省了近3萬元,像籽種和各種投入品都有不同程度的節省。同時投入品的統一,有效地控制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天津市東平舒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是由村“兩委”領辦的,2007年成立,全村464戶全部帶地入社,共同出資300萬元購買了農機具。通過機械化規模耕作,實施了深松、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等新技術,不僅改善德系車零件了土壤地力,還促進了糧食增產增收。社員每畝凈收益達到1952元,而周邊地區農汽車零件貿易商戶個人種Bentley零件植,一般由于受水利資源限制,一年只能種一茬,每畝收入也就800多元,還不算個人勞動成本。全村有200多剩余勞動力創辦了企業或到二三產業中就業,全村人均增收1800元。同時,由于村里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使得村里沒有了牲畜和柴垛,改善了村容村貌。
為提高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水箱水力,確保“旱澇保收”,試點合作社對土地和水利設施進行綜合改造,有些還投保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并通過提取公積金的形式續存公共積累應對市場波動,實現“以豐補歉”。
在創建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農民對這類新生事物雖有期待,但也有顧慮Porsche零件和懷疑,王鳳水說:“農民往往只愿意以承包地入股,不愿以現金出資,而且習慣了‘上打租’,即年初先要求保底分紅,加上合作社先期要平整土地,購買生產資料、農機具,修建糧倉、曬谷場、機庫等給合作社造成較大的資金壓力,因此還希望能爭取到政府部門一定的政策支持,解決好合作社組建初期自有資金不足的困難。”
取得社會效益—— 固本強基
天津市農委經營管理處處長陳汝軍說:“由于土地承包法里沒有專門規定,所以現實中很多地方土地流轉了不備案,使得政府往往不知道土地流轉到了什么地方,而將來出了問題又找到政府。我們通過試點,在鄉鎮經管站里都形成系統的土地管理程序,跟農民定章程、簽合同、存檔備案,一旦有糾紛就便于處理,形成了對土地承包和流轉的規范化管理。”天津賓利零件市農委和靜海縣農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設立導則,配套制定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土地入股制式合同,以及財務管理、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在斯柯達零件靜海縣試點的奧迪零件12家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中,有9家是村委會領辦的,3家是能人領辦的。像岳家莊村和順民屯村成立的都是村“兩汽車空氣芯委”領辦的合作社,形成了“村‘兩委’+農民合作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
“農村能人+合作社+農戶”模式,由農村能人發起設立,一般合作社所需農機設備按每1000畝地配套50萬元設備標準,由能人出資購買,合作社統一管理。如天津市靜海縣盛農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給予入社會員每畝500元的保底分紅,盈余部分950元提留20%作為合作社經營者收益,也就是每畝190元收益;80%為股民共有資金汽車零件,包括股權分配和提取公積金。該合作社實現2000畝土地集中耕作,農村能人每畝地收取200元耕作機械費,扣除油費、人工費及折舊等費用80元,單季每畝利潤120元,耕作2000畝土地,“兩茬平作”每年機械費收入48萬元,再加上按規定提留的20%收益38萬元,農村能人每年利潤可得86萬元,實現了農村能人和入汽車材料社農民的雙贏。
現實中,往往有大戶長期包地與農民爭地的情況,如果遇到農產品漲價等突發情況會帶來很多矛盾。據了解,目前靜海縣的大戶從農民手里包地,便宜的只有280元一畝,而農民加入合作社,每畝保底分紅就是500元,還有二次分紅,所以很多發包給大戶的農民都打算要退地,明年加入土地流轉試點行列。王鳳水說:“農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會逐步取代大戶包地的情況,農民帶地入股,永遠是股東,一直受益,是一個好的模式,這樣有效解決了大戶與農民爭地的矛盾。”
從靜海縣試點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汽車冷氣芯,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踐看,不僅實現了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帶來了很好的政治和社會效益,促進了民風和諧。天津市農委巡視員兼副主任張世緯認為,首先合作社持續穩定經營,這類合作社由于是全村農民以土地入股規模經營,從而有效地避免了過去Audi零件因農戶承包地的頻繁調整引發的糾紛,德系車材料消除了農戶間因承包地塊邊界不清、相鄰地塊種植不同品種、使用不同病害防治方法等引發的一系列矛盾。其次,合作社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在共同議事的過程中臺北汽車材料,農戶之間加強了溝通,促進了融合。總之,由村“兩委”班子領辦、全體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對構建和諧農村非常有利。
由村“兩委”班子領辦的合作社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是有利于融洽干群關系。張世緯說:“村‘兩委’班子是我國農村社會治理結構中最基層、最關鍵的環節。過去農民田里種什么,農民一年四季干什么,村里很少管,也管不了。時間長了,干群關系就越來越淡漠了。村“兩委”班子直接領辦合作社后,干群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村干部對合作社發展的好壞、農民受益的多少直接負責;多數村干部還兼任農機手,親自下地一身土、一身汗地給農民耕作;農忙時合作社盡量雇傭本村農民打工,村干部直接分配并組織勞作等等,干群之間聯系得更緊密了,為群眾謀利益這句話就更多地落在了實處,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基層政權更加穩固。”
TC:osder9follow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