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去九宮格見證將樂縣常口村:從“三無村”到“中國碳票第一村”_中國網

金溪河碧波蕩漾,回頭山滿目蔥蘢。訪談走進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只見清澈見底的溪流繞村而過,層巒疊嶂的山峰若隱若現,錯落有致的村舍相映成趣,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畫”映入眼簾。

時針撥回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調研,這里曾經是典型的“三無村”——全村沒有一條寬敞的水泥講座路,沒有幾棟漂亮的新房子,沒有幾盞明亮的路燈。在當時的村部門口,習近平同志舉目遠眺,但見河水碧波凝翠,青山郁郁蔥蔥,他語重心長地說:“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正是這番話點醒了常口村的干部群眾。“原來好山好水可以生金產銀,在家門口一樣能實現致富。”今年57歲的張林順說。他是高唐鎮黨委宣傳委員、常口聯村黨委書記,也是常口村“綠色蝶變”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在張林順擔任村委會主任期間,一家木筷廠看上了老村部對岸的那片樹林并開價20萬元,對于快要“揭不開鍋”的村里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款。然而,那片山林是千百年自然生長形成,如果砍伐了再種,不一定能成活,而且位置剛好在村口對面,如果光禿禿的一塊也會大煞風景。經時租過村干部開會商議,大家達成了共識:青山綠水這“無價之寶”,再多的錢也換不來。

“不家教場地砍樹也能致富。”常口村在“山”字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行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同時積極深化集體林權制瑜伽場地度改革,創新開展“村企聯動”,實施森林碳匯造林等訪談項目,穩步提高林地租金收入。2021年5月18日,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三明市簽發,常口村領取了編號為“0000001”的全國第一張林業碳票,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碳票第一村”,村民從中受益14萬多元。

20多年來,常口村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鄉村建設,村里變化日新月異:完成常上湖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工程,推進全域生態治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農村垃圾分類試點,率先實現天然氣進村入戶;完善村莊路網等基礎設施,建成山水廣場、兒童戶外樂園等公共活動場所九宮格;將后山泉水引入村中,形成村中有園、園中有水、水中有花的園林式村莊。

不僅如此,憑借優異的山水資源,常口村的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生態飯”越吃越香。村里不僅辦起了研學基地、興起了生態產業、開建了“兩山學堂”、打造了水上樂園,還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庭院經濟”,為鄉村發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促進村民穩定增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從20多年前的村集體收入不足3萬元增長到215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增長到3.3萬元,常口村村民真切感受到了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

“現在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門口還有公園、廣場和游泳池,村子里也人氣興旺,大家約著打打腰鼓、跳跳舞,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村民孫桂英說。風景旖旎,山水秀麗,常口村“兩山”轉化的生動實踐仍在不斷續寫……